二维码
中山灯饰网

扫一扫关注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灯头条 » 正文

低门槛致节能灯产品鱼龙混杂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1-04-27 13:57:48    来源:中山灯饰网    作者:中山灯饰网
导读

近几年,我国通过财政补贴大力推广节能灯,但近日国内多省市相关机构在抽检中发现,仅约五成节能灯符合国家标准。节能灯偷工减料,能效虚

近几年,我国通过财政补贴大力推广节能灯,但近日国内多省市相关机构在抽检中发现,仅约五成节能灯符合国家标准。节能灯偷工减料,能效虚标,环保不符,产能分散,代工监管不严等乱象已经成为行业痼疾。
节能灯屡次抽检问题多
数据显示,从2008年起,我国启动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活动,对使用节能灯产品的城乡居民和大宗用户分别给予50%和30%的补贴,到2010年已补贴了3.6亿元。
照明业内人士表示,那些取得国家财政补贴的品牌,应该是需要满足很多“苛刻”质量条件的,比如汞含量、使用寿命、节能认证等,在产品管控上更应该重视,不应该出现这种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事件。
但事实是,国家补贴并没有改变目前节能灯行业乱象:偷工减料,能效虚标;功率不符,偏差较大 ;伪节能,牺牲环保;小企业多,产能分散,代工居多。行业乱象导致节能灯“不节能”的尴尬。
近日,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53种节能灯比较试验结果。结果显示,53个样品中只有28个样品所有测试项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,即节能灯合格率仅为52.83%。一些产品分别在互换性、谐波、灯功率、初始光效等不同方面存在问题,一些知名品牌赫然进入“黑榜”。
除北京之外,各地节能灯抽查情况也都不理想。辽宁省工商局日前委托沈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沈阳、丹东、铁岭等市销售的节能灯质量进行监督检测,共抽查28个批次,7个批次合格,合格率仅为25%。广东省质监局抽查了广州、佛山等8个地区100家企业生产的节能灯100批次,仅43%的节能灯迈入合格门槛。安徽省工商局近期在合肥、巢湖、阜阳、亳州四市抽查了29家经销单位的40组节能灯,其合格率也只有52.5%。
快速扩张致技术水平良莠不齐
节能灯抽检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多数专家在谈及原因时都会点到三个关键词:一是技术,二是利润,三是市场。
国家家用电器质检中心的唐建霞表示,部分企业缺少生产节能灯所需的技术能力,对产品的最终质量控制不力。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认为,整体而言,目前我国的节能灯生产企业的技术仍与日本、欧美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,技术水平良莠不齐,产能却急剧扩张,配套产业的匹配度不够,降低了产品功效,导致出厂产品中良品率较低。
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长期以来,中国节能灯行业处于分散而零乱的格局。小企业多,大企业少,产能分散,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很低。目前行业内有上万家企业,其中大型企业占到10%左右,中小型企业占到90%左右。“现在市场竞争不规范,节能灯生产企业中60%以上的没有生产资质,它们不讲究技术,不执行标准,用劣质零件拼凑出劣质产品,靠低价抢占市场。”
与技术不成熟相比,利润更像是导致节能灯合格率低的“罪魁祸首”。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青表示,某些企业为追求利润,故意高标功率,或用低价质劣的元件装配,致使产品质量根本达不到相应的质量要求。
今年以来,国内节能灯厂家还必须面对的是,稀土产品价格飞涨,导致节能灯原材料成本上涨。要拼市场,还要拼价格竞争力,这样的市场现状直接牵动着国内节能灯厂家的神经。中山古镇一位业内人士指出,为了压低成本,许多小企业用起了早已被淘汰的卤粉。
另外,大品牌代工,小企业傍名牌现象也很严重。据了解,由于中小企业低廉产品充斥市场,国际节能灯品牌厂家在开拓中国市场时也遇到很大压力。一些国际品牌厂家干脆将自己的品牌出租给国内厂家,由国内厂家贴牌生产、出货,以更低的代工成本,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,进而获得市场价格的竞争优势。而这些大牌企业在质量把控上,有时并没有那么得心应手,所以也会出现问题。目前,也有一些小作坊假冒知名大牌,这些产品通常用劣质零件拼凑出劣质产品,靠低价抢占市场,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。
准入门槛需提高 市场监管待加强
据业内人士披露,节能灯比较试验结果之所以让人大跌眼镜,主要是因为节能灯不是国家强制认证产品,相关配套标准缺失,准入门槛较低,使得市场上节能灯企业鱼龙混杂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“非节能却打节能牌子”的“滥竽充数”现象时有发生,这无形之中严重地扰乱了整个市场正常运作。
据了解,我国对节能灯的性能也没有强制性标准,只有一个推荐性标准。所谓“推荐性”,也就是厂家尽量按此制定企业标准,在寿命方面,该标准要求节能灯的最低寿命不低于6000小时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的认证工程师王志刚表示:“国内节能灯从生产到进入市场,厂家除自觉遵照国家强制安全标准生产,然后做一个包括色容差等项目在内的‘形式试验’外,无需其它门槛就可进入市场。”
专家表示,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,政府要保障节能灯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政策的支持,标准的建立,法律法规的完善;其次,严控政策引导下的投资热潮,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,引导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;再次,鼓励技术研发,产品创新、培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。在市场方面,则应加大监管力度,政府部门既要加强节能灯的推广,拉升终端消费,同时也要肃清市场不规范现象,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。

 
(文/中山灯饰网)
打赏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中山灯饰网原创作品,作者: 中山灯饰网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lighting.do35.com/news/show-401.html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0相关评论